第488章 变天了~-《朕这一生,如履薄冰》
第(2/3)页
看看汉人和匈奴单于庭,能打出谁的狗脑子。
等分出胜负了,未来明朗了,再去做胜利者的狗腿子呗~
反正草原千百年来的生存之道都是这样,也没什么难为情的。
但现在,高阙没了。
匈奴人失去了高阙,甚至因此,而不再能稳居幕南!
无论汉家有没有那个气力和想法,汉家都已经在事实上,达成了对幕南地区的直接军事威胁!
最终结果如何——是匈奴人重回巅峰,先后多会高阙、河套,还是汉人一鼓作气,把匈奴人一路敢去幕北甚至北海,河西各部不得而知。
但显而易见的是:失去高阙后的匈奴人,自身难保了!
连自己的大本营幕南,都已经暴露在汉人的军事威胁范围内,匈奴人自顾不暇,更不可能管河西死活了。
而高阙易手,又使得汉人自河套西进的图谋,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。
汉人不用再担心西进时,高阙会插自己侧肋一刀子。
而在正面战场,河西各部即便是联合起来,也不可能打得过匈奴人都打不过、高阙都防不住的汉人虎狼。
所以,当高阙易主的消息传到河西时,河西各部的第一反应会是:怎么可能?!
绝不可能!
而后,河西各部又会祈祷:该死的汉人,赶紧把高阙拱手让回去啊!
同时,河西各部也大概率会为了分担汉人的压力,为幕南地区夺回高阙创造条件,而主动东进,进逼河套。
直到进逼不成,高阙又始终为汉家所掌控,匈奴人重夺高阙无望,河西各部才会以‘匈奴人已经不行了,未来是汉人的时代’作为先决条件,去盘算各自的未来。
所以,在高阙之战,从攻防战转变为拉锯战后,河套与河西地区接壤的区域,大概率也会有一段时间的战火纷争。
再然后,便是河套了。
——汉家打下河套,也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了。
河套地区的经营,固然称不上固若金汤,汉家在河套根深蒂固,难以轻易拔起。
但怎说也是一年时间,河套地区的状况,也是愈发明朗。
最开始,汉家夺取河套时,原属匈奴单于庭的河套各部,几乎都是滑轨以迎汉家王师。
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随着汉家在河套地区的统治愈发趋于实操阶段,这些原本滑轨的河套部族,也开始有些不对劲了。
这些部族当中,有的,是当初觉得汉人不过短暂占据河套,很快就又会被单于庭赶回朝那赛,所以暂时投降,以待将来。
结果匈奴单于庭并没有回来,汉人非但没有被赶出河套,甚至开始在河套兴建城池,甚至是将河套各部编户造册,俨然一副要长久统治的架势!
于是,这些部族就很急,但急也没用,只能先别急。
只是他们心中,仍旧在期盼着、憧憬着匈奴单于庭打回河套,与他们里应外合,让汉人滚回长城内,让河套重新回到游牧之民手中的那一天。
这些人,隐忍,圆滑,表里不一,大奸似忠,很不好处理。
还有一部分人,是草原上最常见的墙头草。
匈奴人统治河套,他们就自诩为匈奴人。
现在,河套为汉家所有,他们又毫无心理负担的,直接自诩为汉人了!
只是毕竟才刚不到一年的时间,这些‘汉牧民’身上,仍旧保留着绝大多数游牧民族的特征。
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会慢慢脱下胡服,穿上汉袍,会慢慢放开发辫,束发戴冠。
也会慢慢学会束发右祍,以有别于蛮夷。
当然,如果有一天,匈奴人又打回来,做了河套的主,这些人也同样会光速变回匈奴人。
这些人,无疑是汉家统治河套地区的根基。
只要汉家保持自身的强大——至少是保持足够长的时间,如二十年,三十年,这些栖息于河套地区的游牧之民,便会在百十年后,成为义渠人、楼烦人那样的,真正意义上的‘汉牧民’。
就说如今汉室,哪还有义渠人?
那都是北地骑士,特权阶级来的!
还有楼烦人——代北地区,马邑以南,倒确实有个楼烦县。
可你要是敢叫他们楼烦人,他们肯定会赏你一顿胖揍。
什么楼烦人!
俺们分明是燕赵汉子,慷慨悲歌之士!
这些河套地区的墙头草部族,也是一样的道理。
只要汉家稳定统治河套三十年,这些‘河套某某部’,便都会想义渠人、楼烦人那样,成为汉家——成为华夏文明真正的一份子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