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0章 后晋建立-《五代十国往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石敬瑭的想法是:如果顺利的话,自己先与契丹人联合解决掉晋安寨,然后兵分两路,自己南下跟李从珂单挑,契丹则去攻打“幽云十六州”。而赵德钧不善野战,却精于守城,所以这样一来,很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:自己灭了李从珂,而契丹则与赵德钧拼了个两败俱伤。

    到那时,石敬瑭就可以与赵德钧谈和,联手对抗契丹,甚至可以把耶律倍送回契丹。这样,耶律德光即便没有被击毙在战场上,也会陷入深深的国内矛盾,被反对派(耶律倍)和强力集团(述律太后)联合推翻。

    然后就形成了契丹、赵德钧、石敬瑭三足鼎立的局面。而最重要的是:石敬瑭可以摘掉“汉奸”、“卖国贼”的帽子了。

    一句话,石敬瑭是想拿“幽云十六州”当胡萝卜,利用契丹这头傻驴。

    耶律德光技高一筹,在ppt阶段就让石敬瑭的创业团队走绿色通道,直接ipo。让石敬瑭称帝,就等于落实了“卖国三条”。因为只有中原皇帝才能割让幽云十六州,一个河东节度使是没有这个权利的,所以呀,你小子先登基称帝再说。

    石敬瑭称帝后,即便今后契丹人与赵德钧两败俱伤,即便他成功赖账,他也无法洗脱自己“卖国贼”、“大汉奸”的骂名了。所以他再三推辞,也是有这一层意思的,只不过被耶律德光轻松识破,逼他必须立刻称帝。

    耶律德光9月出兵,并与石敬瑭会师,10月就册封石敬瑭为“晋王”,11月就逼他当皇帝。

    清泰三年(936年)11月12日,在太原南部的柳林筑起高台,耶律德光解下自己的龙袍,披在石敬瑭身上,宣布册封“晋王”石敬瑭为中原皇帝,改国号为“晋”(史称“后晋”)。

    有几个比较有意思的细节:

    1,后梁与后唐存在着半年的叠加期,后晋同样与后唐也存在近两个月的叠加期。石敬瑭称帝的时候,晋安寨的张敬达仍在抵抗,李从珂的后唐朝廷也还存在。

    2,石敬瑭登基称帝时穿的是契丹皇帝的服饰,而且是耶律德光解下自己的衣冠,并亲自为他穿戴。这是带有象征意义的仪式,表示石敬瑭的法统来源于契丹人的册封,石敬瑭不是“君权神授”,也不是“人民拥护”,而是“君权契丹授”。
    第(2/3)页